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,10月22日14:00,学院在A栋407实训室开展《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》课程思政公开教学活动。副校长关爱国、教务处负责人、学院领导及全体专职教师到场观摩,2023级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(1)班学生参与课程学习,本次公开教学活动由副院长鄢兵艳主持。

课堂实录:专业与思政的双向奔赴
主讲老师徐馨以“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指令(MoveL、MoveC)”为核心内容,打造“理论+仿真+思政”三维教学模式,让课堂兼具“技术深度”与“思想温度”。


1. 情景导入:从产业发展点燃爱国热情
课程开篇,徐老师紧扣教案中“思政融入”要求,对比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:从我国1982年首台示教再现机械手诞生,到2013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销售市场,再到沈阳自动化所打破国外技术封锁、自主研发AGV生产线的奋斗故事,鲜活史实搭配汽车涂胶机器人实操视频,既引出运动控制指令的应用场景,又激发学生“科技报国”的责任感与自豪感,契合“激发国家自豪感”的思政目标。
2. 知识讲授:用仿真实操破解学习难点
针对“学生喜实操、畏理论”的特点,徐老师以RobotStudio 6.08仿真软件为工具,将抽象编程知识转化为直观操作:逐一讲解MoveL(直线运动)、MoveC(圆弧运动)指令格式与含义,结合“壳体涂胶轨迹”工程实例,拆解速度、转弯区、工具/工件坐标系等关键参数的设置逻辑,重点突破教案中标注的“运动指令关键参数设置”教学重点;现场演示仿真编程,引导学生自主规划点位、编写程序,在“试错-调试-优化”过程中,帮助学生理解教案中“不同运动指令路径规划”的教学难点,同时培养“精益求精”的工匠精神。
3. 思政融入:让职业素养贯穿教学全程
课堂全程呼应教案“思政融入”设计,徐老师在实操前强调“工业机器人高能量潜在风险”,强化学生“安全第一”的职业意识;任务布置时结合“国产机器人技术突破”,鼓励学生以专业能力助力产业升级;课程小结时引导学生分享调试心得,传递“坚持不懈解决问题”的职业态度,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。
评课研讨:多维度聚焦课程优化,共探思政育人路径
课后,全体参会人员围绕公开课展开深入座谈评课,学院领导、专职教师、教务处负责人结合课程实际,从教学基本功、课程设计、思政融入等维度提出评价与建议,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优化方向。
经过深入讨论,全体参会人员达成评课共识:徐老师的课程整体符合教案设计要求,教学基本功扎实、专业讲解透彻、思政元素有融入、实操设计贴合需求,具有一定的示范性;同时,课程在思政融入深度、课堂互动、时间把控、流程优化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。后续需重点落实三项优化任务:一是将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程;二是调整教学流程,增加课前预习任务,优化“学生试错-教师纠错”的实操环节;三是细化时间分配,严格控制45分钟课时,确保课程标准化。









活动意义: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“实践样本”
本次公开教学活动,是我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一次生动实践,通过评课研讨明确了课程优化方向。通过将“爱国情怀、工匠精神、职业素养”融入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,不仅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,更实现了“润物细无声”的价值引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