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,规范学术行为,引导师生遵守学术规范,为深入贯彻落实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诚信建设和学术不端治理的指导意见》、《江西省关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办法》等文件要求,强化全院师生学术规范意识,2025年10月15日,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组织开展“严守科研诚信,恪守学术底线”主题教育活动,通过政策解读、案例剖析、交流研讨等丰富形式,为师生筑牢科研道德防线,夯实学术诚信根基。


活动中,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院长黄静传达学习了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诚信建设和学术不端治理的指导意见》《江西省关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办法》等文件。


案例警示:敲响学术底线“警钟”

为让科研诚信要求更具象、更具震慑力,活动结合《学术不端案例警示教育》内容,聚焦学术不端典型案例,深入剖析失信行为的危害与后果:

1.数据造假与篡改案例

华中农业大学原教授黄飞若团队在科研中,存在7篇论文数据篡改、1篇数据伪造的问题,相关成果被用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与结题,最终责任人被撤销职务、解除聘用合同,追回项目资金并取消5年项目申请资格(引自案例警示教育)。案例警示师生,智能制造领域实验数据多、成果验证性强,篡改数据不仅破坏科研真实性,更会直接影响技术转化应用。

2.论文买卖与冒用案例

多地高校科研人员为获取科研成果,存在购买论文、冒用他人署名、虚报基金标注等行为。如广西某高校贺聚良购买实验数据撰写论文,广东某高校杨耀等人直接买卖学术论文,均被撤销项目、追回资金,取消3-5年项目申请资格;江西某高校钟文团队论文集抄袭剽窃、数据伪造、冒用署名、虚报基金标注于一体,3个已获批基金项目全部被撤销(引自案例警示教育)。针对智能制造领域论文发表需求,学院特别强调“自主研究、规范署名”的重要性,杜绝“花钱买成果”的违规行为。

3.评审舞弊与信息泄露案例

陕西某高校刘建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,通过邮件请托评审专家、泄露评审信息,参与舞弊的评审专家全成、程海也受到取消评审资格、限制项目申请的处罚(引自案例警示教育)。案例提醒参与科研项目评审的教师,需严守公平公正原则,杜绝“打招呼”“递条子”等破坏科研秩序的行为。

4.学位论文抄袭案例

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博士论文抄袭他人成果,雷同比例超40%;东北财经大学某硕士论文照搬他人框架仅替换研究地点(引自案例警示教育)。此类案例警示研究生,智能制造领域学位论文需聚焦原创研究,抄袭行为不仅会被取消学位,更会断送学术生涯。

互动研讨:凝聚诚信科研“共识”

随后,在交流互动环节,学院全体教师结合文件要求与案例教训展开了深入讨论。



科研之路,道阻且长,唯有坚守诚信,方能行稳致远。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将以此次教育活动为新起点,让科研诚信之花在创新沃土上绚丽绽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