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深化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,10月22日下午14:00,新能源产业学院在B栋1楼汽车实训室成功举办“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”课程思政公开教学活动。本次活动由院长徐昭主持,学院教学口领导、全体专兼职教师,质评中心杨淑英老师、教务处刘建华老师到场观摩,2024级五年制汽修班学生参与学习。
本次公开课由专职教师王小明主讲,课程选自“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”核心模块,以“发动机冷却系”为教学核心,构建“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、价值引领”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。课堂伊始,王老师以“人体运动散热”类比发动机高温散热需求,结合热力效果图引出课程主题;探究新知环节按“功能→分类→部件→应用”逻辑展开,讲解水冷系统组成、循环路径及核心部件原理,同时嵌入思政元素——苏州驿力智能冷却系统案例厚植家国情怀,国产蜡式节温器精度案例传递工匠精神,智能风扇节能数据强化环保理念。教学中还运用3D动画、台架实物认知、课堂讨论等形式,破解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难题。拓展应用环节,结合水温报警故障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根源,强化职业操守;结尾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知识,布置作业巩固学习效果。
公开课结束后,参与人员围绕教学展开深入评课。汽车教研室主任钟涛老师指出,本节课整体教学流程完整,课堂氛围活跃,师生互动效果明显,思政元素融入丰富且自然,充分体现了“岗课赛证”融合的教学理念;同时也提出改进建议,认为课程时间控制不够精准,部分教学内容偏多,导致部分知识点未能深入讲解,影响教学深度。质评中心杨淑英老师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与融入给予高度肯定,认为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结合紧密、不生硬,真正实现了“润物细无声”的价值引领效果。院长徐昭在总结评价中强调,课程整体设计符合职业教育规律,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,有机融入课程教学,同时建议借助动画、视频等信息化手段,全方位模拟发动机冷却系工作过程,将核心知识点讲深讲透,帮助学生更直观理解复杂原理,提升教学实效。
此次公开教学活动的成功举办,为学院教师搭建了课程思政教学交流的优质平台,推动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。新能源产业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持续优化“思政+专业”教学模式,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