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,5月29日,副校长陈剑峰以“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实践依据与路径”为题,为教育学院学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,通过典型案例、理论解析与互动交流,引领青年学子筑牢理想信念之基。

一、案例教学:从“放羊娃”到“大国工匠”的理想蜕变

课堂以“放羊娃的成长轨迹”拉开序幕。陈剑峰通过对比放羊娃“放羊-娶妻-生子”的封闭循环与“教育-奋斗-蜕变”的人生转折,生动阐释了理想信念如何突破环境桎梏、激发成长动能。他以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为例,展现“中国智造”先驱以科技报国理想突破技术封锁的勇气,激励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“科技强国”征程。“中国好人”扎根基层、奉献公益的事迹,则让学生直观感受平凡岗位上理想信念的实践温度。

二、理论解析:解构理想信念的“灯塔与风帆”

在理论层面,陈剑峰系统解读新时代的五大核心维度——从“承前启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”到“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”,从“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”到“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”,引导学生在“变”与“不变”的辩证关系中把握时代方位。针对“理想与信念的辩证关系”,他以“社会是大海,人生是小舟”为喻,强调理想是引航灯塔,信念是推进风帆,二者共同构成精神支柱。他特别指出,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石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现阶段的实践坐标,三者形成“信仰-理想-行动”的完整逻辑链。

三、实践路径:四维度激活“知信行”闭环

陈剑峰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坚定理想信念 补足精神之钙”的重要论述,提出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四大路径:

• 学理论: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,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行动指南;

• 修德行:以“明大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”为准则,从“中国好人”榜样中汲取道德力量;

• 强自信: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厚植文化根基;

• 重实践:以“放羊娃奋斗者”为镜,将艰苦奋斗精神融入学习生活,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理想纯度。

互动环节中,学生围绕“碎片化信息时代如何坚守信仰”展开讨论,陈剑峰以“辩证思维筛选信息、实践淬炼坚定信念”作答,鼓励学生在“知信行”统一中成长为“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”的新时代好青年。

课后,学生纷纷表示,这堂思政课既有历史纵深感,又有现实针对性,将以詹天佑、“中国好人”等为榜样,把个人理想熔铸于民族复兴伟业,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