劳动托举复兴,技能铸就强国

5月23日的实训楼路演厅熠熠生辉

4位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技能大师

大国工匠佩戴奖章

他们作为志愿者受聘于高职院校

在全国尚属首创

5月23日下午,学校在实训楼路演厅举行“工学互动 共育英才”——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暨聘请高技能人才为学校“名誉大师”聘书颁发仪式。4名来自制造业、新兴产业的全国劳动模范、国家级技能大师、大国工匠、全国技术能手受聘为学校“名誉大师”。劳模中的大国工匠、国家级技能大师、全国技能能手作为志愿者受聘于高职院校在全国尚属首创,他们的无私奉献将为学校职业教育注入新动能。


学校党委书记梅甜甜,校长刘权辉,副校长陈剑峰、张春雷、关爱国,纪委书记、工会主席熊巧玲,校长助理黎洵,财务总监金红艳出席仪式,全体中层干部及学生代表180余人参加,仪式由校长刘权辉主持。


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。

校长刘权辉主持

劳模故事激励成长  匠心精神点燃梦想

党委书记梅甜甜发表题为《技能报国 匠心筑梦》的致辞。他代表校党委向刘辉、熊懿、陈加群、曾祥宗四位大师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敬意!同时,向长期以来扎根一线、默默奉献的全体劳动者表示衷心感谢!

他指出,劳动模范是时代的先锋,技能大师是行业的标杆,此次聘请的刘辉大师为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,中国机械冶金造材“行业工匠”,他既是全国劳模、全国技术能手、全国人大代表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、又是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比赛国家级裁判,深耕机械行业多年的技术领军者,他曾获得2项发明专利、13项实用新型专利。刘辉技能大师工作室共为企业培养了122名高技能人才。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。他的成长历程,是“干一行、爱一行、精一行”的典范,更是“技能报国、匠心筑梦”的真实写照。


熊懿大师为全国技术能手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,江西省级熊懿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,首届洪城工匠;陈加群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,全国先进基础工艺人才,赣鄱英才技能高端人才,江西省汽车零部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,南昌市劳模示范性工作室领办人;曾祥宗大师为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年度工匠精神践行者,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、江西省技术能手,江西省能工巧匠,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,江西省曾祥宗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,南昌市曾祥宗智能机器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。

梅甜甜强调,聘请四位大师,既是对他们个人卓越贡献的肯定,更是学校推动高质量发展,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。希望大师们倾囊相授:

1. 传承技艺,培育新人——以大师的“绝活”为引领,打造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;

2. 攻坚克难,创新突破——聚焦行业“卡脖子”难题,推动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;

3. 弘扬精神,凝聚力量——让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基因。

同时,梅甜甜向全体师生提出三点希望:一要以大师为榜样。以努力为基石、以拼搏为羽翼,以奋斗为动力,学习他们精益求精的执着、追求卓越的信念;二要以技能为根本。种下希望“种子”,耕耘奋斗“土地”,收获成功“果实”,在岗位上勤学苦练、敢为人先,争做新时代“能工巧匠”;三要以实干促发展。坚定“业从苦中兴”的奋斗之志,在吃苦显担当中拼搏向前,将个人成长融入校园进步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和力量。


梅甜甜最后强调,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技能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。技能成就梦想,劳动创造未来。他希望全体师生以此次颁发聘书仪式为契机,共同书写洪州职院创新发展的新篇章、新伟业!并祝愿每一位劳动者锻造终身奋斗的铁脊梁,练就持续奋斗的硬本领,保持不懈奋斗的精气神,在奋斗中绽放光彩!

“双师型”队伍再升级  校企共育技能人才

仪式现场,党委书记梅甜甜为4名劳模工匠颁发了“名誉大师”聘书。受聘的“名誉大师”涵盖智能装备制造、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机器人等前沿领域,未来将通过“大师工作室”“技能微课堂”“项目化训练”等形式,参与学校课程设计、技能竞赛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。


刘辉《以创新铸就新时代劳模工匠精神》为题,与全体师生分享了自己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全国劳模、国家级技能大师的奋斗历程。“每一毫米的精度追求,每一次深刻的技术攻坚,都是对匠心的诠释。技能成长没有捷径,唯有热爱与坚持。”他通过视频展示精密零件加工过程,用“小螺丝也有大使命”的生动案例,引发全场雷鸣掌声。


厚植劳动情怀  培育时代新人

学校工会副主席李国华表示,此次活动是学校“工学互动 共育英才”——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的开端。后续将组织工匠“名誉大师”进课堂,弘扬劳模精神、技能大师精品公开课等活动,并建立“劳模大师资源库”,推动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育全过程。

曾获得2024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制造控制技术VR+赛项个人二等奖、智能制造产业学院2024级机电一体化技术1班学生朱家慧激动地说:作为一名学生,我要像刘辉大师修复大型设备一样,遇到难题不退缩;像他一样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;像他一样把学习和工作当成兴趣。我决心以劳模工匠为榜样,珍惜学校资源,积极参与实践,培养创新思维,练就过硬本领,用技能书写青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