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,促进教师专业成长,打造高效课堂,5月28日下午,我院在教学楼6栋101教室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堂公开课,由基础医学教研室涂玲老师主讲,质量测评中心主任刘伙根及我院全体专职教师观摩。


公开课授课内容为《生理学》中“血液”章节的血型、血量和输血内容,授课班级为2024级高职护理12班。

01课程设计巧妙 激发学习兴趣

涂玲老师以一个真实的临床案例导入课程:王某因车祸重伤失血,医院血库暂无匹配血型,紧急情况下能否输注O型血?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,成功调动了课堂氛围。随后,她结合“滴血认亲”的影视片段,以趣味方式引出血型的科学概念,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血型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。



02知识讲解深入浅出 重点突出

在授课过程中,涂玲老师系统介绍了 ABO 血型系统的分类依据,通过表格清晰展示了不同血型的红细胞抗原和血清抗体分布情况,并利用血型鉴定试剂模拟实验,详细讲解了血型鉴定的操作步骤和结果判断方法。对于 Rh 血型系统,她着重强调了其临床意义,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 Rh 阴性受血者的输血风险。


03融入思政教育 传递社会正能量

课程中,涂老师自然融入了无偿献血的相关识,介绍了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发展历程、献血条件和科学意义,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献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。她还引用“6・14 世界献血者日” 的口号“献血传递希望,携手挽救生命”,呼吁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,积极参与公益事业。这种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,得到了听课师生的一致认可。


04互动环节丰富 提升课堂参与度

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,涂老师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。在血型鉴定模拟操作部分,她通过视频讲解和实操演示,引导学生思考操作要点;在案例回顾环节,学生们思考后回答问题,并用所学知识解释临床决策的科学性。课程最后,通过目标测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,学生们积极响应,课堂气氛活跃。


05评课环节客观全面 助力教学提升

公开课结束后,学院组织了评课活动。专业老师们对涂玲老师的教学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,认为其教学目标明确,重点突出;师生互动性好,学生积极性高;多媒体应用恰当;讲解思路清晰、语言表达准确。建议进一步明确“抗原”的定义;强调“天然抗体”的特性与意义;深化Rh血型系统与新生儿溶血的教学,将更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、准确的知识体系,提升课堂的深度与实用性。


质量评价中心刘伙根评价:本堂课在教学结构、知识传授层面表现出色,若能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,让学生在掌握输血原则等专业知识的同时,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引导,将更全面地落实“课程思政”育人目标,提升课堂的深度与育人高度。


本次青年教师优质课堂公开课的开展,不仅展示了我院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风采,也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供了良好平台。